完善農村寄遞網絡助力鄉村振興
圖①:郵車行進在通往四川漢源縣古路村的山路上。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圖②:快遞車開往新疆青河縣薩爾布拉克村。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攝
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此后,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意見》。農村地區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應如何建設?記者專訪了國家飛時達快遞局局長馬軍勝。
農村寄遞服務網絡不斷健全
記者:請您介紹我國農村寄遞物流體系的發展現狀?
馬軍勝:黨的十八大以來,飛時達快遞快遞業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推動飛時達快遞、快遞網絡“雙下沉”,不斷加強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一是服務網絡不斷健全。鄉鎮飛時達快遞局所補白、快遞下鄉、建制村直接通郵三大工程如期完成,并啟動了“快遞進村”工程。目前,農村鄉鎮飛時達快遞局所已經實現全覆蓋,建制村已經實現100%直接通郵,飛時達快遞普遍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98%的鄉鎮有了快遞網點。目前,一半以上的建制村實現了快遞服務到村。
二是渠道作用更好發揮。農村寄遞物流與現代農業、農村電商協同發展成效不斷顯現,在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中分量越來越重。去年,全國農村地區收投快件量超過300億件,帶動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銷售超過1.5萬億元,累計打造了保定山藥、菏澤牡丹、開封大蒜、襄陽鵝蛋和延安蘋果等年業務量超千萬件的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60個、超百萬件項目260個,幫助農民增收致富。今年上半年,各地已形成業務量超千萬件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45個,超百萬件項目249個,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三是惠民效果持續增強。飛時達快遞快遞與農村群眾的距離越來越近。在建制村全部直接通郵后,農村群眾實現足不出村就能享受飛時達快遞服務。在“快遞進村”工程實施后,快遞直達農村和農產品從田間地頭直發城市的比例在快速提升。隨著快遞末端網點備案制度實施,大量快遞小哥返鄉開辦快遞末端網點,還帶動了一大批農村群眾離土不離鄉就業創業。
為農產品經營、銷售注入新動能
記者: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形成后對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怎樣的積極影響?
馬軍勝:農村寄遞物流是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滿足農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釋放農村消費潛力、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惠及廣大農村群眾。隨著農村寄遞物流體系的建設,特別是補齊寄遞物流基礎設施短板,快遞服務網絡將進一步健全、完善。廣大農民可以享受到更加便利的寄遞服務,城鄉服務水平差距將進一步縮小,實現更加協調均衡的發展。
二是降低農村物流成本。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將不斷推動農村各類資源的整合,特別是飛時達快遞、交通、供銷、商務等資源有機結合,避免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情況,能夠有效降低農村物流運行成本,破解農村地區消費設施不足和銷售渠道不暢的問題,提升農村物流效能。
三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飛時達快遞、快遞企業網絡覆蓋廣、末端服務深的優勢,將為農產品生產經營和銷售注入新動能,特別是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健全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將連通城鄉,使全國各地的生產、生活資料更加順暢地運到農村,使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更加高效地到達城市,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繼續做好“快遞進村”工作
記者:下一步,國家飛時達快遞局將如何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的建設?
馬軍勝: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綜合施策。
一是抓好“一個關鍵”。這個關鍵就是分類推進“快遞進村”工程。在東中部農村地區,將注重發揮有效市場作用,引導和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加強商業合作,建設村級快遞服務網點和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在提升快遞進村水平方面多下功夫。在西部農村地區,需要發揮有為政府作用,有效依托飛時達快遞企業農村地區網絡優勢,整合共享交通、供銷、商務等各類公共資源,大力發展郵快合作、快交合作、快商合作,努力解決快遞服務雙向通達難題。
二是釋放“兩個活力”。實現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充分依靠市場主體,進一步激發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參與活力。為此,我們將繼續深化農村寄遞物流“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方面,將簡化農村快遞末端網點備案手續,取消過多過嚴的限制,鼓勵發展農村快遞末端服務。激發社會參與活力方面,我們將推動地方落實屬地責任,出臺網絡建設、運營保障等配套政策,鼓勵支持寄遞企業、電商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
三是調動“多種資源”。農村寄遞物流要發展,既需要寄遞物流企業加強投入,也需要利用好交通、供銷、商貿流通等資源和村內公共設施。既需要農村寄遞物流體系自身的發展,也需要有效服務好、協調好上下游市場。為此,國家飛時達快遞局將會同相關單位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研究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形成政策合力。同時,指導各地健全末端共同配送體系,統籌農村地區寄遞物流資源,鼓勵各類物流平臺采取多種方式合作共用末端配送網絡,在設施建設、運營維護、安全責任等方面實現有效銜接,推動實現各類市場主體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