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航空集團正面臨競爭加劇和其它制約因素-國際貨代公司
近年來,人們對亞洲航空公司的傳統看法發生了重大改變。該地區的航空公司一直在通過采用種類繁多的品牌、戰略、運營和股權結構,將自己轉型為綜合性企業。航空公司不再進行單一的戰略經營,如傳統的全方位服務或低成本航空業務(LCC),而是在將地理市場和消費領域進行細分并擴張的同時,將自己轉變為集團。
因此,航空公司將不得不應對更多的業務重疊,這將進一步加劇競爭,但同時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航空公司一直在追求的擴張,將日益受到更具吸引力的市場現有基礎設施的制約,這將使新進入市場的競爭者難以在其業務中增加基地和航線。除了這些挑戰,全球航空公司還將面臨更多的不利因素,包括燃料成本上升、飛行員短缺等勞動力問題,以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
已成為亞洲主要航空公司的航空集團包括澳航(Qantas)、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國泰航空(Cathay Pacific)、亞洲航空(Air Asia)、獅航(Lion Air)以及中國的國航(Air China)、東航(China Eastern)、南航(China Southern)和海航集團(HNA Group)。盡管各國的所有權規定不同,加上各種雙邊或其他方面的條約,情況更加復雜,但這些集團已成為該區域的主要航空公司,它們可分為兩類,以便分析其戰略。
低成本航空公司
首先是源于低成本商業模式的航空公司,如馬來西亞的亞洲航空公司和印度尼西亞的獅航,最初是通過采用和改進西南航空公司和瑞安航空公司原有的LCC模式,為各自國家的國家航空公司提供低成本的替代服務。
這些低成本航空公司專注于擴大自己的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存在感的同時通過特許經營模式或其他策略將影響力擴大到周邊國家。這兩個競爭對手之間的最大區別是亞航比獅航追求更激進的擴張。亞航在其合作伙伴中持有少數股權,而獅航更愿意持有全部的股權。雖然亞航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產品并未偏離其最初的模式,但獅航與另一個混合全面服務品牌馬印航空(Malindo Air)共同創建了蠟染航空(Batik Air)。
除了地域擴張,航空公司還以所有者和出租人的身份向相關運輸公司出租飛機。亞航使用其專屬租賃公司亞洲航空資本(AAC資產組合以11.8億美元的結構性交易被出售給BBAM及其附屬機構),而Transportation Partners公司與獅航擁有相同的多數股權。
這兩家廉價航空公司還下了多架大型飛機的訂單。獅航向波音和空中客車公司都下了訂單,但亞航一直只與空中客車公司合作。除了作為股權主體參與租賃業務外,這兩家集團還受益于飛機租賃公司的增長,尤其是近來中國和亞洲其它地區本土租賃公司為其整體機隊融資的激增。
提供全方位服務的航空公司
亞洲航空集團的另一半是歷史上提供全方位服務的航空公司,它們在各自的經營范圍內都是行業領軍企業,但都在尋求地域擴張,收購或采用了更多的LCC品牌和戰略。其中包括澳航、新加坡航空,以及最近的國泰航空。澳航擁有多種航空策略,并與另一個LCC品牌捷星航空(Jetstar Airways)一起進行了大規模擴張。捷星航空已大舉擴張至其他國家,現在提供中長途服務。與亞洲航空一樣,捷星航空在其附屬航空公司網絡(如捷星日本、捷星太平洋等)中擁有少數股權。
同樣,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近年來也采取了更為積極的行動,將Scoot打造為一家中長途LCC航空公司。在過去,它與它的地區子公司Silk Air一直是一家主要的傳統全方位服務航空公司。由于當地所有權限制,新加坡航空與塔塔集團(Tataand Sons)在印度成立了合資企業Vistara,從而在地理上擴大了自己的業務。
國泰航空也遵循了類似的軌跡。盡管主要品牌國泰航空繼續其傳統業務,但其更名后的子公司國泰港龍航空(Cathay Dragon)仍是一家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地區性航空公司。他們最近剛剛擴展到低成本戰略,以49.3億港元的價格從陷入困境的海航集團(HNA Group)手中迅速收購了HK Express,其中包括22.5億港元現金和一張代表剩余金額的本票。該交易于3月底宣布,隨后于2019年7月迅速完成。
與此同時,在中國,三大國有航空公司
上一篇 民航局召開月度安全運行形勢分析會-深圳出口國際快遞
下一篇 波音CEO:737 MAX可能面臨分階段復飛許可-卡塔爾的國際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