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平“信息平臺+統一配送” 農產品有銷路 年輕人有奔頭
“鄉村運達”串起“地網+天網”
清晨,“鄉村運達”司機李師傅從龍洲物流園閩粵贛邊電商物流產業園區發車。這個園區是武平縣的縣級物流中心,擁有全省首條縣級全自動分揀流水線,入駐45家電商企業、物流及快遞企業。“百香果、茶葉、金線蓮,我們村里的特產太多了,以前沒人知道,現在網絡發達,全國各地的都能品嘗到我們村的特產。”李師傅說。
李師傅的車繼續下行,來到捷文村服務站,把從客運站帶來的快件卸下,再把村民們需要寄的件裝車。像捷文村這樣的服務站,在全武平縣一共有214個。“小時候就過年過節才進城買東西,看什么都覺得新奇,現在家家都會網購,農村人的生活和城里的差別也越來越小。”
武平縣依托原客運站務信息系統,結合物流信息系統和訂單管理系統,研發出縣、鄉、村三級物流信息系統,并開發運用信息系統配套的手機終端“鄉村運達”App,將客戶、車輛、場站、收派件員等相關資源進行鏈接,形成一張“天網”,實現貨物安全準確收派。此外,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車輛納入道路運政信息管理系統,對配送車輛實行有效的動態監管,保障農村物流市場安全平穩高效運行。
一大早,捷文村村民謝春榮就騎著三輪車來到村里的物流服務站,將自家的蜂蜜、靈芝外寄給客戶,看著滿載農產品的“鄉村運達”物流車慢慢駛離,謝春榮十分滿足。“最早賣東西要么是自己挑擔到城里,要么是靠朋友介紹,進村的路太遠,慢慢來的人就少了。”謝春榮是村子里的種植能手,每到收成的時候,銷路卻成了最大的難題。“自從有了物流服務站點,把貨送到這里,就等于送到客戶手里。”靠著銷售這些農產品,3年前還是貧困戶的他成功摘帽,現在每年都有十來萬元的收入。
湘店鄉店下村的邱德育則是選擇上門收貨的方式寄出農產品,他說:“現在點開鄉村運達App或者微信小程序就可以下單了,操作簡單也不貴,快遞員直接上門取件,通過訂單號就可以查詢物流信息,實在太方便了。”
三月,桃花朵朵浪漫,七月,枝頭碩果累累。鷹嘴桃走出“深閨”,許多游客循香而來,堯祿村完成了從貧困村到遠近聞名網紅村的華麗轉身。
武平龍洲物流園區的傳送帶上,一箱箱包裝統一的百香果徐徐向前輸送。今年第一批成熟的百香果剛完成發貨,王秀珍一掃連日來的疲憊,興奮地說:“我們在薇婭直播間,1秒2萬多箱一搶而空,當天一共發貨5萬多箱!”王秀珍是武平縣回鄉創業的大學生代表,也是桃溪鎮“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家鄉的東西非常好,為何不借助電商平臺,把農特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帶著這樣的信念,6年前,她從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辭職回家,創辦起屬于自己的農村電商。
近年來,武平縣注重筑“巢”引“鳳”,配套出臺的招商優惠政策,吸引了縣內45家電商企業、物流及快遞企業入駐物流園區,11家物流快遞企業抱團經營,共同組建武平供銷通世達快遞公司,共同分撥、取派,實現資源綜合利用,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此外,兩條貨運班線,空運報價海運價格,為運輸業務代辦服務兜底,補足偏遠鄉鎮、建制村物流短板。肖立仁介紹:“我們還結合農村民俗風情,創新鄉村眾包物流模式,利用社會個體運力捎帶貨物的形式來完成終端派送與收件,解決了鄉村物流業務量小、業務分散造成的成本高、收派難的問題。”
如今,40多萬人口的武平縣,全縣注冊電商企業306家,開設網店360余家,入駐正統網(福建省電子商務與服務外包統計公共服務平臺)企業86家,直接從業人員近2300人,全縣實現電商交易額52億元。展望未來,王秀珍充滿自信地說:“我對武平的農村電商發展前景十分看好,我們的‘大生意’才剛上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