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國在蘊躲、運輸和加工等環節損失糧食700億斤-emc船公司
黑龍江中良倉儲技術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柳芳久建議,要根據不同區域、各類糧食具體情況,盡快研發出簡便安全、適應農戶需要的儲糧技術和糧倉,倉型大小應以當地戶均糧食產量為依據,避免出現糧倉大小不適用題目。
為進一步進步農機社會化服務效率,降低收獲損失,武拉平建議,首先降低土地細碎程度,適度擴大種植規模。種植規模越大,越有利于聯合收割機展開作業,進步使用效率,降低收獲損失率。
減少糧食產后損失需從全鏈條著手
為此,湖南省岳陽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許岳文等建議,各地科技、糧食等部分要加強宣傳與技術輔導,進步農民安全儲糧意識,引導農民安全儲糧,給農戶傳授科學、先進、公道的家庭儲糧技術。
近日,糧食浪費成為公眾關注熱門。不過,相比“舌尖上的浪費”,我國糧食從生產到加工鏈條上的損失卻鮮為人知,但同樣觸目驚心。來自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糧食在蘊躲、運輸和加工等環節,每年損失量達700億斤。
海運報價國際快遞,促進農機農藝融合,積極推進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集成配套,加快聯合機械化研發,進步農機裝備智能化水平;另外,加強專業技能培訓,進步農機服務水平。從糧食主產省開始,對農機服務組織的所有者、經營者和農機駕駛員進行定期培訓,包括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培訓,比如對其進行水稻收獲中割臺高低、小麥收割中收割機風門大小等的培訓。”武拉平說。/pp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同時,他建議要完善制定社會服務的契約內收留,推動將田間收獲的最高損失納進服務樣本合同條款,增強農機服務供給商愛糧節糧意識,降低收獲環節的損失。
8%的糧食在蘊躲環節損失掉
“在農戶儲糧環節,建設農戶科學儲糧倉以減少農戶儲糧損失;在糧食收購環節,建設產后服務體系提檔升級;在糧食儲運環節,開發推廣安全儲糧技術;在糧食加工環節,積極推廣適度加工技術以減少損失;在糧食消費環節,強化節糧減損宣傳,營造愛糧節糧的氛圍。”王宏說。
減少糧食產后損失即是建設無形良田
武拉平團隊在全國28個省(市、區)對近5000個農戶的糧食收獲環節損失進行的專項調查顯示,小麥的人工收獲損失率為5.87%,高于分段半機械化收獲損失率(5.39%)和聯合機械化收獲的損失率(4.28%),水稻的人工收獲損失率(2.84%)略低于分段半機械化收獲的損失率(3.28%)和聯合機械化收獲的損失率(3.84%)。
“但聯合收獲所需的聯合收割機對于大部分農戶來說,單獨購置、維護的本錢相對較高,且農戶作業技術水平也相對不高,因此購買專業的社會化服務成為降低本錢、進步收獲效率和作業質量的有效方式。”武拉平說。
“根據《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的指導意見,水稻全喂進聯合收割機損失率應小于或即是3%、半喂進聯合收割機損失率應小于或即是2.5%;小麥聯合收割機損失率應小于或即是2%(黃淮海地區小于即是3%)。目前水稻和小麥的機械化收獲環節損失率均超過3%。此外,大部分種植戶現在不進行糧食的撿拾,我們的調查顯示,僅有30.45%的農戶進行撿拾。”武拉平說。
在收獲時節,如何降低收獲損失?社會化農機服務是一個重要的方式。
“減少糧食產后損失浪費即是建設無形良田,是進步糧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通過全面實施糧安工程(糧食收儲、供給安全保障工程)、產后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廣糧食產后減損技術應用,糧食倉儲環節損失明顯降低,但我國糧食產后損失依然嚴重,減損任務艱巨。糧食收獲、農戶儲糧、糧油加工和消費等環節損失較為集中,其中個別環節損失率高。”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安全倉儲與科技司司長王宏說。
第三,強化技術攻關。研發新型谷物收獲機械,開發綠色優質糧油產品,推進優質糧食工程。繼續開發節糧減損新技術,進步成品糧出品率、加工轉化率和副產物利用率,服務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建設。開展糧油口感、精度和營養品質、健康食品基礎研究,進一步完善糧油加產業技術標準體系。
第一,完善政策措施。將節糧減損納進擬議中的《糧食安全保障法》,強化監視,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大力推動建立政府主導、需求牽引、全民參與、社會協調推進的體系機制。積極探索制定糧食產后減損工作指導意見,統籌各類相關主體,建立科技特派員支持基層的模式,從技術研發應用、宣傳教育、標準規劃、治理機制、投資引導等方面,指導糧食收獲、倉儲、運輸、加工、消費等各個環節的減損工作。構建糧食產后損失評估監控體系、節糧減損宣傳教育體系、技術研發體系和成果推廣體系,培養專業化的糧食減損技術創新研發隊伍,加強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工作。
上一篇 明確在滿足人民對公共服務需求方面的使命與職責-廣州出口空運
下一篇 交通運輸部:撤銷省界收費站后 高速擁堵明顯緩解-國際物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