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快遞末端現狀正朝著一個獨立產業的方向發展
據知近幾年多種模式的案例也在全國各地陸續落地。快遞末端正朝著一個獨立產業的方向發展,先行一步的快遞末端創業者可能會在長期摸索中成為了“先烈”,但是2018年無疑會有大量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的案例落地。無論你認不認可,如果你還沒有認真思考過快遞末端如何做,你已經落后于這個時代了。
那么快遞末端究竟怎么做?如果先作一番行業分析再到現狀綜述,最后給出具體的建議方案,那完全可以出一檔專欄了,在此之前不妨先梳理一下做好快遞末端的六個前提。
1、一大核心:區域自治、獨立品牌是一大核心
這是最中心的條件,首要需求承認,你要做的快遞末端姓什么這個問題。咱們都知道快遞末端的形狀無非“人工驛站”形式,“智能快遞柜”形式,各種“自提點”形式以及各種“眾包跑腿”形式等,但行業內智能快遞柜品牌不下十個,人工驛站的軟件不下五十個,自提點也好,眾包也好,更是五花八門、各有千秋。
咱們也都知道快遞末端項目是經過處理“超高頻”、“超剛需”的快遞末痛點進而與用戶完成交互,然后樹立“快遞+生活服務”的渠道,構成一個流量會聚、流量運營、流量變現的途徑。
總歸,不管是把握快遞資源的快遞網點公司來做,仍是把握落地資源的地產物業開發商來做,或者經過整合資源自建渠道的創業團隊來做,在傾盡了資源、散盡了積儲,是想幫別人做規劃、做數據、做渠道,仍是想打造一個歸于自己的品牌呢?
一統江湖的快遞末端渠道必定會有它滿足的比例,但是快遞末端的商場充沛大,未來也必定是百家爭鳴、千帆競技、氣勢磅礴。尤其是流量會聚后的價值發掘這一階段,對外來渠道、外來品牌、本地資源方和本地創業者來說,他們的中心利益是彼此抵觸的,而處理這一抵觸的出路就是區域自治,就是獨立品牌!
2、兩個趨勢:集約化與智能化是兩個必然趨勢
自從上一年快遞最終一公里峰會上國家飛時達快遞總局劉君副局長說到“快遞末端必定是集約化、智能化的趨勢”后,這已經是職業的一致了。
整合最多的快遞一起派送,各種末端軟硬件、黑科技競相上臺,意圖就是降本增效。單一品牌的快遞撐不起一個末端體系,說白了,沒有足夠的快遞量是裹不住本錢的,過去乃至現在,仍單一品牌的末端實踐足以證明。
降低本錢、進步功率對智能化的要求越來越高,用戶體會的需求依托傳統末端收派形式已難以滿意。
所謂智能化,意味著你要有自己的體系、自己的微信大眾號或APP渠道、自己的智能快遞柜等硬件設備。
別的,曩昔多年由于同質化服務,快遞公司之間相互競爭劇烈,目前又都發力做自己的線上商城,筆者不做點評,但筆者堅信快遞末端的未來一定是“合”的趨勢。
3、三個主體:充分理解“用戶”、“快遞公司網點”、“物業”三個主體的真實需求。
用戶的需求其實很簡單,跟著日子方法及消費方法的改變,特別90后、95后進入社會,快遞已成為相似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需求。你每月、每周、乃至每天都需要取件、寄件,你必定期望快件能及時送達,不能丟失,信息不要走漏,并且服務體會要好。如果在快遞收發的基礎上還能讓你繼續享用更多增值服務,那就更好了。
快遞公司網點的需求就更實踐了,現在110萬一線快遞員日均派送1.4億單快件,快遞業務量依然繼續增長,招不到人,在價格戰這一布景下收件越做越虧,派送時效壓力下的各種罰款,快遞末端轉型的趨勢下能不能抓住這波也或許是最終一波機會,是“小哥”和“老板”們的痛點。
物業公司原本無需煩惱,由于曾經快遞量不大,門衛或許就代收了。然而,跟著快件量越來越大,一是物業放不下,二是隨之而來的丟失、錯拿、破損、信息走漏等一系列問題讓物業公司望而生畏,快遞員進社區派送也讓有質量的物業公司兩難:允許入內,車子撞到了白叟、小孩兒怎么辦?擦到了業主的車子怎么辦?乃至撞到了小貓小狗都或許產生糾紛,關鍵是安全問題;制止入內,業主又有實在的快遞需求。
以上三方的實在需求,關注快遞末端項目的創業者必需要充沛了解。
4、四個痛點 相信大多數快遞公司網點老板都有這樣的共識:快遞越來越不好干了。總結一下有四個痛點:
第一,整體快遞行業的利潤已達冰點。
客觀的講,快遞公司網點的收益來歷只要兩項,一是攬件,二是派件。同質化網絡、同質化服務的干流快遞公司紛繁上市后,對市場份額、對數據的需求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價格戰”,許多當地現已兩塊八全國發了,哪里還有贏利?面臨股民用腳投票,面臨用戶維權認識進步,各家快遞公司都在加強管理、提升服務,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設置罰款,一年幾萬塊錢的罰款現已是經營不錯的了。
第二,派件本錢高、派件功率低。
現在一線快遞員人均日派單量120單,風里來雨里去,快遞員兄弟們特別辛苦,下半年旺季,電商促銷節點工作量翻倍,大早上分揀、拉件,白天大街小巷、樓上樓下,總有一些用戶電話打不通,總有一些快件派送不成功。
第三,快遞員招聘難。
一線快遞員以20-30歲為主,可是客觀的人口數據顯現85后比80后少,90后比85后少,95后更少,而且快遞員高強度的作業也降低了年輕人的擇業志愿,人員招聘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業務量增加的速度,經過招聘彌補人力解決快件派送問題現已是一件很不實際的事了。
第四,我認為也是中心,快遞包裹自帶流量價值得不到有用開發。
不是不想開發,是不知道怎樣開發,究竟不是多年實踐現已門兒清的純快遞服務,最近一兩年聽到的、看到的幫忙解決快遞派送,幫忙開發快遞流量的各種渠道三方,各種“快遞+”形式目不暇接,也憂慮自己的流量被他人把握受制于人。快遞末端確實是個新生意、大生意,而要把這樁生意做好,就必定要把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上。
5、五個須知
第一,磨刀不誤砍柴工,預則立不預則廢,首先要搞清楚快遞末端究竟怎樣玩?也就是充沛調研合適本地的商業形式,跑動中解決問題沒有錯,大的方向不能跑偏,鞋子掉了可以撿回來,腿跑折了全部玩兒完,推倒重來就太耗費了。
第二,左右逢“源”,“源”在哪里?快遞末端要整合,有沒有快遞資源很重要。一家兩家還不行,能不能整合或許彼此抱團兒?這需求眼界、格局和胸襟!
快遞末端要落地,有沒有低本錢或許共贏形式乃至確保前期零本錢落地的地產物業資源?智能快遞柜需求出場,哪怕是開門店,也不是隨便就能找到,實際上,門店本錢更高。快遞末端要做好,有沒有對應的政府資源?
2018國辦一號文已明確定位:智能快遞柜或許快遞末端服務場所屬于公共屬性,歸入便民服務、民生工程計劃。有明確的利好方針,一些區域有明確細則支撐,曩昔咱們悶聲做快遞,現在要積極響應方針召喚。沒有以上資源,項目落地恐怕不會那么順暢。
第三,團隊至關重要,有沒有專業的人?切記不要不懂裝懂。項目發動后的快遞對接、落地商洽、方針整理,智能快遞柜或人工站點布局后的運營管理,軟硬件產品的技能保護、晉級,合適本地的流量運營計劃,根本的備案、工商、法務、稅務等一系列問題都火急地需求專業分工。
第四、有沒有滿足實力,中心是資金。快遞末端不是三萬五萬、十萬八萬的項目,靠引入一個品牌做簡略的本地招商加盟來收費,這種形式持久不了。而打造自己的快遞末端項目壁壘需求有充沛的投入預備,開源節流可以治標,出資轉型樹立真實的本地渠道才治本。
第五,挑選靠譜的軟硬件合作方。什么是靠譜?可以使本地渠道利益最大化、滿足本地需求,可以快速晉級迭代,搞清了商業形式,整合了多方資源,搭建了專業團隊,投入了真金白銀,能幫助你打造自己的品牌、自己項目的技能合作伙伴才最靠譜。
6、六類場景
第一、高校,包括高職高專院校。全國有3000多所各類高校,每所高校有學生人數15%-25%之間的日均派件量,派件量的5%-10%是該學校的日均寄件量。單點件量大且集中,可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
第二、社區。全國有50多萬個各類社區,區域化、分布式的,覆蓋本地最多的用戶,尤其是有網購習慣的、常用快遞的年輕用戶,適合打造本地“快遞+生活服務”平臺。
第三、商務樓。全國有80000多幢商務樓,聚集了最優質的白領及商務人士,以快遞服務切入,可提供“快遞+綜合服務”。
第四、工廠園區。大型工廠、大型園區人員密集,快遞單量較大,快遞管理問題突出,類似高校,可提供一站式的“快遞+綜合服務”。
第五、醫院。人員集中,院方醫生護士工作繁忙,電話或者上門送件都有諸多不便,患者及家屬的快遞需求也旺盛,可以布局。
第六、鄉鎮。對更高性價比商品的需求增長,農村電子商務刺激農特產品外銷,使得鄉鎮場景的快遞上下行需求正爆發式增長,個體戶式、無品牌化、技術手段欠缺的現狀適合整合。
以上是過去一段時間對末端認知的梳理,總結完“快遞末端一二三四五六”。
快遞末端服務最理想的模式是可根據場景變換而調整的,一種是“以人工驛站為主,再輔助智能快遞柜設備24小時服務”,另一種是“以智能快遞柜等智能設備為主,人工驛站等門店為輔,微信公眾號或APP為核心”,并且應用的全部是本地化品牌。來源:
國際快遞
上一篇 分析共享物流創新發展方向與痛點問題國際貨代
下一篇 分析優速快遞的劣勢與發展面臨的壓力